第六屆年會 《國家方志體系視野下村志的立身與編修》 論文發布
發布者:王建設
各位領導、各位同仁老師大家好!
我這次以“四川天隆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”的名義參會,是因為我已退休,受聘于該公司。之所以選擇這家公司,蓋天隆公司是家正規公司,在中國中西部信譽、質量、影響力很好,為地方方志事業做出過很大的貢獻。希望各位老師今后有機會光顧本公司指導工作。
我本年會提交的論文是《國家方志體系視野下村志的立身與編修》,在年會論文集的第123頁。
當今中國,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,現代文化也得以迅猛發展,諸如城市文化、企業文化、社區文化、校園文化等等,各類現代文化又分別衍生出層層的分枝分葉文化。但倘對這些新興文化的成因乃至其內涵追溯、剖析可以發現,它們幾無例外的都根植于被稱之為母體文化的村落文化,其核心仍然是儒家的道德、誠信,這與村落文化的質核并行不悖。微觀上,一個村落史也就是一部村落文化史,研究村落文化離不開對村落的考察。宏觀上,研究整個中國傳統文化,則離不開對中國村落整體的歷史的考察。當前文化發展鼎盛期,注重編纂省市縣三級志書的同時,力主整編中國地方志中最小單位的村志,以村志為載體,舉力弘揚中華母體文化的精髓,藉以凝聚近10億鄉民合力,進而滲透、感教數億城市人這個龐大群體,為文化強村、強縣、強市乃至強省、強國提供基礎資料支撐,意義就顯得十分重要而深遠。這是本文第一個分論點—-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佳展演載體就是村志。
當代,截至2015年10月底,全國首輪及二輪共編纂出版省、市、縣三級志書8000多部,行業志、部門志、軍事志、武警志、專題志、鄉鎮村志等20000余部。然而如此宏大的方志事業,村志不像省市縣三級志書,其編修處于自為狀態。當今中國,新編方志雖漸成大系,以省、市、縣三級志書為主體的方志已鑄就國家方志之龍軀,然尚不健全,上缺“中國方志”這個龍頭,下缺“中國村志”這個龍尾。早在2003年,黑龍江方志學者梁濱久先生就曾提出編纂“中國國家志”的設想,而當時當代村志的編修剛處在萌芽狀態。本文認為,完整的方志體系,中國方志應對村志包容并蓄,留有一席之位。但是由于政府對村志的修編還尚處倡導,目前村志的編纂又多屬自發自為、各自為編的現狀,因此,急切呼喚國家層面的明政指令,就像省市縣志,應將其納入《地方志工作條例》范疇,盡快從由任其自為到行政規約的轉型,出臺國家村志修編的整體規劃。這是本文的第二個分論點。
村志的編纂,由于對村落是項新工作,也就面臨諸多新問題,村志雖小,但也像省市縣志一樣繁雜。察當今各地村志的編纂實踐,本文以為,村志最重要的是篇目,它直接涉及到村志的體例。目前村志質量問題,比較集中的體現在篇目上。一是失之過簡,有的村志缺項嚴重,或缺地理環境,或缺社會生活,或缺人物,甚至有的缺少凡例,或概述或大事記或附錄等等。一是失之過繁,有村志篇目特細,包羅萬象,事無巨細,萬事萬物皆收囊中,其篇目排列起來不啻一部縣志的篇目。也有村志的體例值得商榷,如浙江《白沙村志》的篇目立異標新,志體設“五環”,第一環天人;第二環產業;第三環政俗;第四環世系;第五環文韻。志不設篇章而設環,據說是受了奧運會五環旗的啟發。這種創新的體例究竟如何,有待學界研評。此外,村志的行文也很重要。首輪二輪修志的實踐證明,一些志書文字嚴謹則嚴謹矣,但多失之刻板,生氣欠足,很難說其可讀性。而在志書編纂的現實過程中,過于單純強調志書語言的嚴謹、平實,則忽略了其靈活有變、典雅流暢,致使語言枯燥、艱澀、呆板、乏味。村志由其直接記寫民眾、承載社會最基礎資料的特點所決定,有理由寫得更為鮮活、生動。不僅記述嚴謹, 語言更要靈活。不僅行文樸實,也要有文采??鬃釉?“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”,只有語言精美、富有文采,文章才能流傳久遠。(子夏因何發福?)清代方志大家章學誠提出方志語言“要簡、要嚴、要核、要雅”,這個雅,指的就是志書的文采。修村志尤其應注意貼近百姓生活,讓村志走入尋常百姓家,關注民生,使普通百姓都想看,看得懂,在內容方面多一些百姓生活情境,多記述一些與民眾休戚相關的社會現象。這是第三個分論點。
以上三點,共同論證了“中國方志體系應對村志包容并蓄,國家應組織對村志的編纂”這個總論點。
發布完畢,謝謝!
2016年9月5日
四川省天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四川地方志出版,古籍舊志整理,志書編纂等各類書籍的出版,尤其是在地方志書籍編纂出版,古籍舊志整理點校,宣紙線裝書制作,年鑒畫冊設計印刷等方面成績斐然,另外專著教材,培訓書籍,自費出書業務遍及全國.詳情咨詢:028-85583500.竭誠為您服務!